当前位置:首页>>易经

                                                            易经

    据传《易经》是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其母因为踩了雷泽中的"大迹"而受孕,后就生下伏羲,是人首蛇身,颇有神奇来源。《易.系辞下》中这样写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附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谓的包牺氏就是指伏羲,他只是留下了八卦的一系列图案,那时候距今应该是6000多年,还是处于旧石器时代,也没有文字,只有用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了,所以说那个时候是中华文明形象思维最为泛滥的时代,伏羲就是这样在思考天地时候发现了易经的奥秘,这就是先天八卦的由来,也为后来易经研究奠定了的基础。还有一种说法是把河图和洛书作为易经来源的依据,并且我感觉这说法更为合理,在《易.系辞上》上也有所记载: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孔子是承认河图洛书的存在,并且认为圣人在发明八卦时候参考了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分别见下图,相传在伏羲时,伏羲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这时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河图和洛书里面包含着深刻的数理关系,关于河图洛书是否真的存在之争自宋代就开始了,直到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文物中,发现太乙九宫占盘,其图式与洛书完全相符河图洛书。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河图四象、28宿俱全。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4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所以说河图洛书很有可能是上古人类或者是某个较高的文明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宇宙星空和世界结构图,往往最深刻的到最后会化为最精简的。把河图洛书作为易经的起源,更能便于我们理解易经与现代科学之间的一些巧合,例如解释二进制还有人类的遗传基因密码等一系列问题。河洛起源说,为以后的易经研究奠定了的基础。 

《易经》的发展后来就该到了周文王,这时候已经是商末周初了,周文王就是姬昌,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后来被人诬陷被囚于羑里,七年之后才被释放。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可见是文王在狱期间,开始推演周易,得到了后天八卦和六十四重卦并作卦辞,也就是现在易经的蓝本了。其实在《周易》之前还有两部易经的书籍,其一就是《连山》,《连山》以艮卦开头,所谓的艮是八卦中的一卦,是山的意思,连山这个名字的来源呢颇多,但是我觉得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连山以艮为首,上艮下艮,所以说是连山,这也可以在另一部易经的书中可以印证,那就是《归藏》,《归藏》以坤为首,所谓的坤就是地的意思,万物都归藏于地下,所以说是归藏。《周易》这个名字呢,很多人以为是周文王的易经或者是在周朝时候的易经,所以叫周易,我以为不然,这个字,应该是来源于《周易》的首卦,也就是乾卦,乾的意思呢是代表天,乾元亨利贞也就是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无有穷尽,所以叫《周易》。而《连山》和《归藏》则亡于晋永嘉之乱,只有周易完整保存下来了。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是指中国陕西省岐山县(古称西岐,西周发祥地)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易是简易、变易、不变异,周是周边、周姓,周易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日常生活总结出的一套完整研究人类生活与自然界规律关系的学说。